7月11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,美欧的军事援助渠道已经全面恢复。就在同一天,一则更为震撼的消息从巴黎传出——一个由30个国家组成的“自愿联盟”正在快速运作。
目标明确:为战后的乌克兰打造一支5万人的常驻军团,并组建联合空军,直接参与战后重建和防御任务。这到底是一场有预谋的部署,还是一场即将燃起的全面战争的前奏?
这个“自愿联盟”并非空穴来风。就在数日前,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自飞往伦敦,与刚刚上任不久的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。
会后,马克龙对外宣称,30国联盟已开始组建联合军事力量,并计划在巴黎设立一个由英法共同领导的三星级多国指挥中心。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:西方国家不再满足于“幕后支持”,而是准备实打实地“下场”了。
这与几天前的局势形成鲜明对比。当时,由于美国迟迟不表态,英国和欧盟一度暂停了对乌克兰派兵的计划。转折点出现在特朗普态度突变之后。
原本对俄“友好”的特朗普突然对普京“感到不满”,不仅恢复对乌军援,还罕见派员参加了自愿联盟的对乌派兵会议,让英法等国重新找到了“主心骨”。
特朗普的这次“变脸”背后隐藏着什么?白宫内部消息透露,特朗普将援乌视为一种“生意”,要求北约盟友从美方购买武器,支援乌克兰前线。
这种做法虽让欧洲盟友“被迫买单”,但他们却甘之如饴。因为在他们眼中,只要特朗普愿意“带头”,哪怕是为赚钱,也比孤军奋战强。
俄罗斯方面的回应显得尤为冷淡却坚定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,俄罗斯“无法接受在乌克兰部署外国军队”,并对西方不顾俄罗斯反对的做法表示“深表遗憾”。在俄方看来,这不仅是军事挑衅,更是对国家主权的威胁。
不过,普京并不孤单。就在西方准备全面增援乌克兰之际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悄然现身朝鲜港口城市元山,出席与朝鲜外相的第二轮战略对话。
消息人士透露,此行的核心目的,是为普京与金正恩的会晤“铺路”。而金正恩在会面中更是当面对拉夫罗夫表示:朝鲜将“无条件支持莫斯科”。
这句承诺并非口头表态,而是落实为实际行动。韩国和欧洲情报机构称,朝鲜已向俄方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,计划在8月派出多达3万名士兵支援乌克兰战场。另有外媒统计,自朝俄结盟以来,朝鲜已向俄罗斯援助了超过1200万发炮弹。
金正恩为何如此“卖力”?首先是能源。朝鲜国内能源短缺严重,而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,自然可以拿油气资源“换”朝鲜的军援。
其次是粮食。长期遭受制裁的朝鲜,每年粮食缺口高达100万吨,而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,显然能在这方面“雪中送炭”。
更关键的是军事合作。朝鲜近年来在导弹、卫星等高端技术领域取得“飞跃式”进展,背后技术来源引发诸多猜测。而与俄罗斯的深度合作,无疑将为朝鲜提供更广泛、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支持。
这场“你援乌、我援俄”的对峙,已经从代理战争演变为实质性对抗。而此时,美日韩三国联合空中演习的消息也传来。
7月11日,美国B-52H战略轰炸机飞抵韩国济州岛南部,联合日、韩空军展开演练,这也是美军今年首次在半岛部署该型战机。朝鲜在沉默两天后,终于在13日发出警告:随时准备采取军事行动应对任何安全威胁。
美日韩的这次演习并非首次。上月中旬,他们刚刚在相同海域进行过一次类似的联合军演。朝鲜此次之所以强烈反应,显然是对西方“延伸威慑”战略的回击。
拉夫罗夫在访朝期间,向金正恩传递了普京的亲笔口信——再度重申双方已签署的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,并承诺将全面履行条约内容。
这份条约中有一条格外引人关注:若一方遭受武力攻击并处于战争状态,另一方将提供一切可用手段进行支援。也正是基于这一条款,朝鲜才有足够底气应对美日韩的军事施压,并放心大胆地向俄乌战场派兵。
普京显然也做好了“大战”准备。德媒《图片报》披露,俄军已经向普京提交了“夏季总攻计划”。根据计划,俄军将在近期对乌军发起大规模进攻。
与此同时,泽连斯基透露,俄方已连续七天使用1200多枚导弹、近2000架无人机,对乌克兰进行空袭,意图切断北约援乌通道。
美国此时看似“坐山观虎斗”,实则暗中操盘。特朗普多次强调将继续对乌提供爱国者导弹等防御性武器,但其真实目的并非真心帮助乌克兰,而是希望通过军援掌控战场节奏,在关键时刻主导和谈进程。
值得一提的是,特朗普近期还对普京公开发难,称其“说得好听,做得惊人”,亲手揭示两人已渐行渐远。美国务卿鲁比奥随后也与拉夫罗夫展开会谈,提出希望尽快看到俄乌冲突的解决路线图。
在五角大楼内部,却出现了争议。副防长科尔比等鹰派人物提出,美国必须明确优先级,“中国才是最大对手”,若因乌克兰而无法应对台海局势,将得不偿失。
科尔比甚至试图逼迫日本、澳大利亚明确表态,在未来亚太冲突中承担具体责任,但两国均未正面回应。
此时,拉夫罗夫已抵达中国,并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。外界普遍认为,这场会面并非偶然,是俄罗斯在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又一关键步骤。中国始终主张和平解决冲突,但对俄朝关系的理解与尊重,也为地区稳定提供了另一种“平衡力量”。
西方30国的联合行动,标志着乌克兰问题已经超越局部冲突的范畴,演变为一场全球博弈。而金正恩的高调表态,则让这场博弈的天平向另一侧倾斜。
一边是西方联军的“战后蓝图”,另一边是朝鲜的“全力保俄”,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,已然越过了最后的底线。
朝鲜的决心,俄罗斯的部署,美欧的下注,以及中国的稳定因素,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具张力的地缘政治画卷。国际社会在这场多方角力中,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。
西方30国联军的迅速集结,固然体现出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;而朝鲜对俄罗斯的全面拥抱,则为普京提供了坚实后盾。随着俄乌战局升级,全球格局的重塑才刚刚开始,未来走向将取决于多方博弈的智慧与耐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