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重温经典”频道播出的剧目中,由王朝柱执笔,张多福、刘娟执导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《寻路》,以较过往更加宏阔的历史书写视野,展现了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陈赓等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2年间奋斗求索、顽强坚持革命斗争,为中国革命闯出“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”伟大道路的故事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该剧于2013年首播后,引发了观众对革命故事和英雄史诗的广泛讨论,获得了第30届中国电视剧“飞天奖”优秀电视剧奖。此次《寻路》的再次热播,让观众又一次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风采。
张多福导演近照
张多福导演此前曾担任演员多年,近年来专注于革命题材作品的创作。近日,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别邀请他接受访谈,回顾《寻路》的幕后创作经历。
张多福: 《寻路》是2012年拍的。那个时候我们的《我叫王土地》正在央视播出,王朝柱老师很认真地看了那部戏,认为里边有一些有新意的地方,艺术性很强,场面、气势感(都很到位),看完了以后就希望由我来执导《寻路》,去突破当时革命历史题材固定的模式,(让作品)从观念上、视角上能够更新颖一些。他们就通过天津电视台找到我,请我一起来合作。
电视剧《寻路》海报
我初次见王老师是制片人带着我去象山,他在象山一个宾馆里写《寻路》的剧本。他一看到我说:你那个《王土地》我看了!然后给我介绍了关于《寻路》的一些故事,包括重大的事件,这里边有很多是新揭秘的一些史料,也跟我讲到了一些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。
说完以后,我大概等了4个多月吧。王老师既然能够定下我,我就把别的戏都给推掉,专心地等待王老师这部戏。
张多福:我跟王朝柱老师见面时他说到:张导演,你要是想拍我这个《寻路》,得做点功课,你(要)把这些书都给看完了吃透了。我当时看看周围,哎呀,沙发上堆的全是书。要我把这些书都看完,得看多长时间?
后来我真的去到书店,我夫人陪着我购买了跟《寻路》那个年代有关的书,类似于像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,包括蒋介石、杜月笙等个人的传记类型的书。当时我规定自己在家一天看多少页,大概两天看一本。因为那个传记都是几册,(内容)都很多,也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。后来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,把买的这些书全部看了。
王老师那边又给我提供了他们拍的《长征》《延安颂》等一些作品,也希望我抽空看一看。我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一天10集,看了很多这种革命历史剧,看了以后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,包括这些大的历史事件,这对我后来在拍摄的时候把握这些东西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。所以那个时候创作上很严谨,也很认真,因为是个(革命)历史大戏,希望不要让史学专家们挑出问题来。
电视剧《寻路》剧照
张多福:我主要拍的毛泽东这条线。原来开始是希望我加强拍上海的这条线,想让它好看一些。但是后来感觉红军这条线的演员都太年轻,演戏的经验都比较少,每天要在现场去跟他们交流。加上里边的战争场面,很多东西难度太大,(剧组决定)说导演你还是来拍这边吧。
所以刚开机时我在天津,开机完了后就定调子,先拍一个样子,先把国民党(的戏份)拍出一种感觉来,教给他们剧组。我们再带着人去另外一个地方拍摄,两条线在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