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影视“救不了”地产,明星“救不了”账本
杨受成后来进军影视圈,是从签艺人开始的。
他仿照日本模式,大量签新人,“一个红就够本”。
这套打法成功打造出谢霆锋、容祖儿、Twins、陈伟霆等巨星。英皇娱乐也因此声名大噪。
2000年后,他又成立英皇电影公司,押宝港产警匪片和商业大片。
《新警察故事》《神话》《红海行动》《长津湖》《流浪地球2》背后都有英皇资金支持。
不过,这两年影视市场冷淡,影院生意赔本,2022年英皇在内地的7家影院宣布关门。
同期英皇文化产业巨亏7.15亿,靠电影、唱片“回血”,早已不是现实。
明星能卖票,却救不了亏损。
2024年,《金手指》《海关战线》票房不佳,投资全部打水漂。
公司公开数据显示,文化板块利润不到英皇总收入的10%,远不如地产和金融。
明星在台前唱歌卖力,谢霆锋重开演唱会、容祖儿带病上综艺,但能赚的,也只是杯水车薪。
英皇真正的钱,仍然在地产。
五、盲目加仓地产,才是压垮骆驼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
2023年,别人都在减持地产时,杨受成反其道而行,拿出几十亿“抄底”楼市。
他花30亿买入屯门商厦、北角商场,2024年又掏出19亿购入中环公寓、跑马地豪宅等多个非核心物业。
问题是,香港楼市还没起色,出租率不到40%,有项目连利息都还不上。
结果英皇开始低价抛售:2.4亿港元买的商铺只卖了9200多万,伦敦写字楼腰斩甩卖。
但依然填不上窟窿。
截至2025年3月底,英皇国际总债务172亿,其中166亿为逾期贷款。公司账上现金仅6.39亿港元,几乎无力偿还。
德勤发出“非标准审计意见”,警告其经营存疑,英皇股价随即暴跌,集团市值大缩水。
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字:“撑”不住了。
六、传奇老兵,终也有力难回天的一天?
杨受成年轻时崛起、破产、翻盘,一路跌宕。
曾在中东炒外汇、在泰国开赌场、在地产圈做“楼王”、在娱乐圈捧出天后影帝。
他最信命理,也最信“争气”两个字。写过传记《争气》,说自己不服输、不信命。
可如今,82岁的他面对的,是不确定的资本市场,是难以变现的地产,是换了喜好的观众。
他还能再上演一次“起死回生”吗?
有人说,如果房地产寒冬不结束,如果观众不再为大荧幕买单,那就算是杨受成,也只能“割肉求生”,用手里的黄金地段,一块块去换流动性。
流量不等于票房,明星不等于现金。最懂娱乐的人,如今要靠卖楼度日。
如果这是一次命运设下的又一道“考题”,那他这位香江老兵,答不答得出,没人能肯定。
但眼下,他可能真的需要一点奇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