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短剧从业者介绍:“去年全年,制片方出的任何一部短剧,没有超过一千万的利润。就是不管多爆都赚不了一千万。2024上半年一部爆款剧的充值可以达到一个亿,但是归到片方的也就几百万。”
真想问上一句,充值一个亿的钱都去哪了?
自然是流向了平台!
表面上看上去,平台仅对短剧收益进行抽成,但据短剧从业者分享:“播短剧的投流成本非常高,这部分钱兜兜转转还是流向了平台。”
图源:摄图网
公众号“21世纪经济报道”也曾在《80%项目亏本,短剧帝国的ROI新赌局》中提到,“短剧行业的充值并不等同于实际收入,高额的充值背后,往往伴随着巨额的投流成本。以《八零后妈》为例,按照行业普遍1:1.2的投资回报比率(ROI)计算,充值过亿的神话背后,其投流成本往往在6000—8000万元之间,实际利润在扣除成本后可能仅有几百万元。”
平台直接躺在流量上就能稳赚9成,制作方花了大价钱投流,但是最后血本无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。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短剧行业“少投入兴许还能赚点,投多了根本收不回成本”的尴尬情况。
制作成本几百万一集的电视剧还被网友们批评太水呢,三十万一整部的短剧被诟病粗制滥造,似乎也是很正常的情况。
短剧已告别“一眼假”时代
财视传播和短剧行业头部制作公司的从业者聊了聊,下面以Q(财视传播)&A(短剧行业头部制作公司的从业者)对话的方式记录了下来,从她的描述中,可以观察到,短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。
Q:短剧发展起来有谁愁?
A:做网剧的应该是最愁的,另外长剧平台爱优腾(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)应该也很愁。
Q:看短剧的都是些什么人群呢?
A:去年的话中老年男性居多,但这是付费情况下的数据,代表不了所有。很多人是不付费,找免费资源的,今年免费占据了一部分之后才能看出这个人群具体会偏向哪,可能年轻人也会多起来吧。
Q:网友说短剧太假看不下去,你们怎么看?
A:可能是固有印象吧,现在短剧制作已经很好了,表演不是很脸谱化的状态了,导演的镜头设计也很不错,虽然剧情会有一些短剧的套路,但是已经能让人有代入感了。
Q:有网友批评短剧,一种剧情总是反复套用,对此你怎么看?
A:短剧的故事框架,大多来源于网文,从观众的角度来讲,确实是希望能看到新鲜的故事,但我们还是受成本的影响吧,买不起好的IP和故事,但这不代表行业不创新,春节档爆了的《老千》就是比较新鲜的反赌题材,而这种差异化的题材往往更容易成为爆款,这也会激励短剧人去创新。
Q:支撑短剧能够长期发展的核心的点是什么?
A:短剧是一种格式不是一个风口,它就是给手机定制的一个视听影像的一个形态。如果一直有手机,它就一直会存在,因为大家就是看手机来娱乐。我要打开电视机看电视剧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动机的,我为什么要打开电视机,为什么要走进电影院,我要想一想,但是打开手机不用。之前付费投流,抖音会直接推到你面前,那你就被吸引了,有时候你是不自觉的去看了一部剧。现在如果转向免费的话,会有跳转平台的动作,可能动机会稍微高一点,但短剧大家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低,“爽点”更密集,这是它独特的地方。所以它跟电视剧、电影一样,会长久的存在下去。
Q:有很多明星来演短剧,对此你们怎么看?
A:会带来一些流量,但现阶段来看,明星对短剧没有加分,观众一直看下去不是因为谁演的,而是这角色能不能满足我的情绪需求。大家想看男女主谈恋爱、想看底层逆袭、扮猪吃老虎,看短剧不是为了看明星。
Q:和短剧一起火的还有AI,这会对行业有影响吗?
A:这个暂时没有,但是DeepSeek出来之后难说,能不能训练AI去写剧本,我觉得是有这种可能性的,但是人的那种灵光闪现,我觉得AI现在还不太行。去年AI主要是用在视效上,觉得会减少成本,但是实际上不会,它就是一帧一帧的PPT播放,没有连续的动画,不如我们直接拍摄,拍摄的成本也没有很高。后来很多的AI我们就没试,因为试用的成本也蛮高的,超过了导演实拍的成本,暂时也没这种需求。我们还是会以人为本,让人去做有创造性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