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3日,香港芭蕾舞团(简称“港芭”)《布兰诗歌》主创媒体见面会在沪举行。港芭行政总监李易璇、艺术总监卫承天、首席舞蹈员叶飞飞及香港管弦乐团(简称“港乐”)驻团指挥廖国敏悉数到场,提前揭秘这场汇聚300位艺术家的视听盛宴背后的故事。
《布兰诗歌》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“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”的压轴演出。这场演出承载着跨越40年的艺术缘分。1985年,清唱剧《布兰诗歌》内地首演在上海奏响,40年后,港芭版《布兰诗歌》首次登陆内地,依旧将上海作为首站。
11月14日至15日,这部港芭史上规模最大的作品,将携手港乐与上海本地合唱团,以超300人的豪华阵容,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连演三场,为观众续写双城艺术联结。
“250到300人的演出规模,在芭蕾舞台上非常难得。”提及这次演出的阵容,廖国敏表示,“你能看到100多个合唱团员,包括成人合唱团和45到50人的儿童合唱团,再加上港芭舞者和港乐乐师,这样的阵容本身就是一种力量。”
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,此次演出不仅集结了港芭与港乐两大香港旗舰艺术团,更有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、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倾情加盟,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上海的艺术联动。
提及与上海本地艺术团体的合作,李易璇赞不绝口,“上海音乐学院是全国顶尖的音乐学府,他们的声音本身就是天上给的礼物。”
她透露,港芭的合作理念始终是“强强联手”,“带动年轻人尤其是小朋友和专业艺术家同台,是我们的使命。这些孩子从没经历过如此庞大震撼的演出,相信这几天的排练已让他们有了巨大成长,希望观众能为他们多加油。”
清唱剧《布兰诗歌》是德国作曲家奥尔夫最负盛名的代表作,其歌词源自德国一间修道院中发现的中世纪神秘诗稿。奥尔夫从中选取25段,以“春”“小酒馆”“爱情”三个篇章诠释财富、爱情、欲望、贪婪等主题,至今仍是影响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。
港芭版《布兰诗歌》则是艺术总监卫承天2022年专为港芭升级的作品,“这些中世纪手稿起初被以为是神圣文本,翻译后才发现是任性僧侣的饮酒歌,核心是生命的循环。”
卫承天还从英国作家伍尔夫小说《奥兰多》中汲取灵感,设置了一位“17岁变身为女性且不再衰老”的永生主角,串联起从中世纪到现代的生命旅程。
“奥尔夫的音乐充满力量,十二世纪的歌词直白又深刻,这些都让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能爆发能量。”卫承天特别提到舞台设计的巧思:8米高的环绕式高台还原修道院氛围,合唱团层层站立其上与台下乐团呼应;空中悬挂的轮盘上,舞者伸展肢体宛如《维特鲁威人》,既呼应“命运之轮”,又象征主角追寻的“天使”。而与《布兰诗歌》同台的《最后的歌》,则是港芭驻团编舞家胡颂威以王尔德《夜莺与玫瑰》为灵感的作品,16米长的“空中天梯”取代了原著中的玫瑰,象征着人们追逐的欲望。
对于首席舞蹈员叶飞飞而言,这部作品的挑战与魅力并存。“它与古典芭蕾不同,有很多地面动作,从脚跟站立瞬间落到地面,需要长时间练习。更特别的是,有一段双人舞是我托举男舞者,这在传统芭蕾中很少见。”她透露,为精准传递角色情感,自己会反复与卫承天探讨动作的刚柔快慢,“比如一个姿势的意义,如何通过肢体让观众看到角色的挣扎与坚强。”